- 篩選好公司的量化工具
- 估價的方法
- 價值投資:存股與波段操作
- 推估隔年 EPS
- 五步驟掃描企業體質
- 用自由現金流避開價值陷阱
以營收成長推估隔年 EPS
採用預估EPS來推測目標價是一個需要反覆練習的工作,調整參數可能造成預估值大不相同,建議設定一個範圍或分成保守估計與樂觀評估比較保險。
以現有EPS資料推估全年EPS(非本書內容)
假設已經有 2014Q1=0.6 與 2014Q2=0.9 的資料,那麼有幾種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1與方法2足足差了 1.35,以本益比15來計算,15*1.35 代表股價差了 20.25!相同的數據,但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隱含著任何研究報告所呈現出的公司目標價評估,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簡單的說,一個精明的投資者要藉由不斷訓練具備風險評估的能力,才能不被影響做出錯誤的決策!
另一影響 EPS 的因子 - 股本(非本書內容)
EPS = 稅後淨利 / 在外流通股數。一家公司的股本會變動是因為公司預期發放的增資股股票、員工認股權證的執行與員工股票分紅、公司已發行未收回的可轉換公司債等等,都是潛在期末股本增加的成分,股本的擴張則會稀釋 EPS 。
- 推算隔年營收=去年營收x(1+預估隔年營收成長率),隔年營收成長率可採用最近一季的營收。
- 推算隔年稅後淨利=隔年營收x隔年淨利率,隔年淨利率通常會採用最新一季的淨利率。
- 隔年EPS=隔年稅後淨利/在外流通股數,假設股本不變:直接除以去年在外流通股數。股本膨脹:以今年配發的股票股利來重新計算在外流通股數。若今年發配1 元股票股利,股票面額10元,等於股本膨脹10%,在外流通股數增加10%。
以現有EPS資料推估全年EPS(非本書內容)
假設已經有 2014Q1=0.6 與 2014Q2=0.9 的資料,那麼有幾種不同的估算方法:
- 以 Q1 x 4 做為全年預估 = 2.4
- 以 (Q1+Q2) x 2 做預估 = 3
- 以產業特性調整比例,例如 (Q1+Q2 ) / (Q3+Q4) = 4/6 ,還是可以推得全年 EPS = 3.75
- 以過去四個季度加總做為全年預估 i.g. 2013Q3 + 2013Q4 + 2014Q1 + 2014Q2
方法1與方法2足足差了 1.35,以本益比15來計算,15*1.35 代表股價差了 20.25!相同的數據,但用不同的估算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隱含著任何研究報告所呈現出的公司目標價評估,有很大的操作空間,簡單的說,一個精明的投資者要藉由不斷訓練具備風險評估的能力,才能不被影響做出錯誤的決策!
另一影響 EPS 的因子 - 股本(非本書內容)
EPS = 稅後淨利 / 在外流通股數。一家公司的股本會變動是因為公司預期發放的增資股股票、員工認股權證的執行與員工股票分紅、公司已發行未收回的可轉換公司債等等,都是潛在期末股本增加的成分,股本的擴張則會稀釋 E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