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店家會跨區外送



今天看到公司樓下有人發傳單,由於好奇他說「滿五個就外送」,所以Google了一下這家便當店,發現現在送便當的都可以「跨區外送」了。我是不知道來回24分鐘 (單趟12分鐘)對店家來說是不是好事,但是午餐的精華時段了不起就是11點半到下午1點半這兩個黃金時間,所以來回半小時的車程應該是很耗費人力的事情啊,實在覺得這樣的努力實在太辛苦了,算了一下,最便宜的便當為 NT$80,所以跑一趟最基本營收是 NT$400,但老闆絕不可ㄥ只打算賺這些零頭,簡單推測一下:

  • 一個工讀生時薪成本 $125,跑兩趟可以賺 $800 - $125 = $675
  • 選擇南區是因為這裡有兩棟辦公大樓,公司可能一次就訂個40個,營收 => $4,200
  • 北區到南區之間經過主要幹道,當然免不了可以沿著路線多送幾棟大樓,從此營收倍增。

由上述推測 (當然只是假設),看到有人跨區外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便當會吃膩也是正常,但中午上班族們吃來吃去,總有一天會輪到「那一家」,便當店每天都在滿足不同公司的胃口,形成了一種穩定狀態,剩下了就是面臨「商業競爭」的問題了!

把錢當工具活用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本業是保險業務,就如我認識超級業務員一樣,她的生活開銷蠻驚人的,就我所知的,有些業務是砸錢去買雙B,但是這位卻是開10幾年前的福特。事實上,她把錢花在別的地方上了。是因為鄰居的關係,我才會知道她把錢花在經營人際關係上以及協助讓生活更便利的事情上。例如家裡已經有掃地機器人與Dyson卻又花錢請人來家裡打掃、付將近千元的 Line@ 月租、花錢買身上的行頭,購買許多食材用來煮給給客人吃。

其實我想要表達的是「錢在流動」的觀念,又或者說「錢是工具」,因為我的鄰居收入高,但其實為了維持這些支出,她必須要更努力賺錢。花錢請人來打掃或是用Dyson吸塵器甚至是洗碗機是為了不想把時間花在這些瑣事上,高月費的 Line@ 是一種與客戶維繫關係的手段,一個月一千元可以省下不少跑客戶所衍生的費用!而購買食材更是招待客戶的必備手段。所以把錢當工具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而不僅僅是花越多賺越多而已。例如為了拓展人際關係,偶爾請人喝飲料是必要的,但是對方若是不吃這套,那麼這飲料就請得沒意義。又或者把錢拿去上課進修,但是卻上了對平常工作沒相關的課程,或是上一堆互不相關的課程,那麼上課就是花了時間跟金錢,得到的效果沒那麼好!

其實過去幾年的生活經驗,覺得自己蠻省的,但有時候省過頭會犧牲掉生活品質,甚至有點掉落到「馬斯洛基本需求理論」的最底層,只要求填飽肚子就好,但是這樣真的不對,把錢省下來沒有善加活用,等於讓聰明的人用極低的利率跟銀行調錢來用,然後越省的人越窮,懂得借錢來用的聰明人則越富,整個社會就是這樣由一些知道訣竅的人把不動產炒高,對「只會存錢在銀行」的人造成了剝削。

捲起袖子吧,唯一能改變現狀的就是動手做,向行動派學習,運用錢而不是當個守財奴!

提升自己的價值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世界上多是充滿這種故事,例如美國樂透彩得主幾年內花光獎金、台灣企業家第二代敗光家產等,所以金剛本人的例子只是一再的印證「人若不理財,財不會理你」這句話。
這則新聞吸引我的地方在於,有些職業真的能賺比較快,例如金剛說:「在香港賺錢很容易,月初銀行戶口有80萬進來,月中又60萬,月底又有80萬,月月如是。」,想像如果這是自己的收入,就算是香港當地的物價比較高,但這樣的收入還需要參考什麼紅包理財法嗎?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這麼多的收入啦,所以我覺得每種理財法還是有他的必要性。但是高收入人士似乎伴隨著高支出,所以我覺得學習理財更是要從收入還不高的時候開始。同樣是演藝圈的侯昌明,我記得國中的時候聽他主持從早上五點到七點的廣播節目,沒想到他現在已經是身價近億了,證明正確的投資理財才能累積下半輩子的資本。

至於要怎麼提高收入,這真的是一個讓每個領死薪水的上班族都想知道的答案。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開啟副業,賺更多」,作者之一似乎跟我一樣是軟體開發者,但是他的副業包含接案、撰寫資訊專欄還有教人如何經營副業。經營副業或許是幫助上班族增加收入的方式之一,但是慎選副業,才能讓自己賺到錢也累積經驗,還能用於本業身上。但是在一篇文章提到:分心從事副業的風險就是不夠深入專精。因此若是忙著經營副業而錯失讓自己往上晉升的機會,那麼雖然賺到了一點點外快,那麼失去的可能是長期下來 5000元 跟 5千萬的差距。

總結來說,與其說是想要提升自己的收入,倒不如說是要提升自己的價值,例如同一件事情能夠用更聰明的方法做好、做得更快,也許會是比較好的開始!

反思《天下雜誌》海闊天空的一代中沒有提到的「競爭力」






看完《天下雜誌》海闊天空的一代後,我特別感觸的是上面截圖下來的這一段,對於她來說,這十年下來的影片彷彿是她的懺悔,只是我深深覺得她可能把「競爭力」當成是她自己的問題,關於這點讓我感到可惜!所謂的競爭力是遊戲設計者創造出來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應該可以輕易理解為何連勝文可以不用當兵、出社會工作又如魚得水,還能當上悠遊卡董事長,這一切都無關乎個人的努力,而是出身不同,人生就會充滿不同際遇,看得高跟看得遠的差別,或者怎樣廢都還會有父母罩的差別!

現在的年輕人常常被批評缺乏競爭力,與其說是「缺乏」,不如說是被「剝奪」。周遭的幾個朋友,不用擔心房價的問題,因為父母已經幫忙準備好,也許還可以幫忙帶小孩、開家裡的車,總之至少在起跑點是比較幸福的。反之我沒有這些資源,所以必須靠自己努力,回頭看過去自己努力的軌跡,深深覺得靠自己真好!過去如此,往後數十年也如此。我希望帶給小孩的是手動創造的能力,而非什麼都幫他們準備好好的,我想這也是我的父母、家人帶給我的。

 回過頭來說,跟別人比較的「競爭力」並不能滿足對自我的期待,反而適得其反,人生應該設定屬於自己目標,然後努力去達成,創造任何對社會有實質貢獻的東西,或許才是過幾十年後值得回顧的吧!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