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Rails 101 的免費下載看時間價值

Ruby on Rails
為了加速Ruby on Rails的推廣,「Rails 101」電子書現在開放免費下載。這本由台灣知名Ruby on Rails 程式設計師與創業者xdite撰寫的電子書,目的是為了降低因RoR版本變革過速,對開發者造成的超級門檻。購買連結在leanpubReadmoo上。

時間價值:早買早享受!

        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消息「台灣:Rails 101 電子書開放免費下載,RailsP2P教學平台同步啟動(更新)」,就在兩個月前我在網路上刷卡買了這本書,還分享個兩個朋友一起看,憑藉著分享就是力量的精神,我樂於把書分享給一起對Rails有興趣的人。基本上若我只考慮到持有成本(書錢),那麼就是當凱子,事實上現在還免費下載!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花錢在更早的時候獲得了本書的內容,這就是時間價值的意義,等於早買早享受!

免費可能讓人不在乎?!

        因為其中一本書分享給同事的緣故,後來才發現他根本沒在看,於是我心裡猜想是不是因為取得成本的關係,讓一份資源在我們兩個人有了不同的利用效益。興趣有濃厚差別,但免費獲得資源是否會讓人以為自己賺到而忽略掉時間價值的意義?

        從這個朋友的例子告訴我,免費與推廣是不同層面的事情,就像Hershey’s 和金莎的巧克力(參考資料一)的實驗中提到的反思:「免費版和付費版的客戶各有哪些迫切需求?」,免費模式下的客戶與業績是兩回事。

限時是殘酷的!

        圖書館的書都是免費的,但熱門的都很難借,要排隊預約,就算借到了看不完也得還。這個實際案例是在強迫擁有資源的人要立即使用,時間不會多給的。或許這種做法更有機會讓人理解時間價值的重要性吧!

後記

        我很樂於見到Rails推廣起來,透過作者無私的分享,可以讓那些真正想學Rails的人有免費書籍可以參考。事實上該作者已經辦了不少的研討會了,開放免費下載書,的確是一種推廣!

參考資料:

  1. 免費商業模式已死
  2. 台灣:Rails 101 電子書開放免費下載,RailsP2P教學平台同步啟動(更新)


從「沛星獲紅杉注資」這篇新聞看到了什麼未來趨勢?


電視台與網路的精準度差異

        家裡有裝過第四台的應該都看過所謂的蓋台廣告,看過最多的是「餐廳」、「當舖」、「銀樓」的廣告,這種蓋台廣告有一種特性 -- 「區域性」非常的強烈,雖然你常會在不同的時段看到一樣的廣告,但他的位置都離消費者住的位置不遠!但這依然還是種大眾行銷。

        網路廣告則不同,技術不斷地進步,嘗試從使用者的基本資訊挖掘其可能喜好的廣告是什麼,減少盲目行銷,不過卻不存在距離的概念,因為電子商務包含了線上購買、線上支付、物流的特性,削弱了距離太遠的問題,這也是近來網路廣告業可以不斷成長的背景因素

精準地投放網路廣告將是未來趨勢

        先前在另外一篇文章 淺談投資網站的分眾 提到鉅亨網的首頁夾雜太多資訊,顯得雜亂無章,如果你是個廣告主,要買欄位推廣自家的基金,顯然鉅亨網的首頁客群目標不明顯,很難準確的投射到那些想買基金的客戶電腦上,單純推廣基金的話,顯然放在「綠角」可能會好一些。

        從業主的角度思考,當然是要越少錢在短時間內快速曝光,所以過去那些網路廣告業的名詞:AD Network -> AD Exchange -> DSP -> ATD 目的都是在解決業者投入廣告無法精確地傳送到 Target Audience 眼睛裡。

沛星提供了什麼服務?


  • Mobile Advertising Service
  • Mobile demand side platform
  • Data Mining and Analytics

        這家公司原本策略是發展遊戲,最後卻以網路廣告的方式獲得注資,自Google壯大以來,桌機的搜尋引擎市場提供了Google廣告業務很好的孕育平台,因為Google不但販售業主放置關鍵字與醒目的位置,每天更有數以兆計的資料匯入Google資料庫提供其分析數據。我認為沛星是另闢戰場的一個範例,把焦點放在手持式裝置平台,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成長是一個重要關鍵!


小記:再次激勵台灣的創新生態圈

        這篇新聞的一個亮點就是「紅杉資本」,這個曾經投資過眾多優秀科技公司的創投公司,正式在台灣科技業投下第一顆震撼彈,為台灣科技圈創造一個很好的典範,從這幾年依靠智慧型裝置成長的電商平台與各種精實創業,證明台灣不是一個非得一直依賴傳統科技業才能生存,也不要讓台灣的學院成為大企業的職業訓練所了。

參考資料





世足賽開打,要再掀起仇韓情緒了嗎?!

圖片來源:Wiki
        每次運動比賽都會激起台灣人的反韓意識,這次也不免俗的聽到「我們支持跟韓國對打的球隊」,還有人提到韓國就氣得牙癢癢的,只是為何台灣人這麼的討厭韓國?台灣與韓國這兩個國家的人民真的彼此了解嗎?

國家比較

資料來源:Wiki
        從以上數據,台灣只有在購買力稍微贏過韓國,其餘總體經濟表現皆被比下去,時至今日,台灣媒體與政府官員依舊還停留在7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中。台灣人為自己貼上這個標籤後,從此把自己的成績標準定在與香港、新加坡、韓國上。

圖片來源:Wiki
        看看韓國參與重要的國際組織遠勝於台灣,代表著我們國家連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都缺乏。

朱立熙教授:台灣人需要建立自己的韓國觀

        台灣人之所以會有仇韓意識,基本上來自於過去傳統中國的老大心態。大清帝國時期,朝鮮(南北韓分裂前)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中國始終都把韓國當成小老弟,然而自蔣中正撤退到台灣來以後,也把這種觀念帶來台灣,以至於中華民國(台灣)雖然表面上怎麼看幾乎都比韓國小,但內心卻把自己當成大國!

       承朱立熙教授的觀點,台灣人此刻需拋棄過去對韓國的優越感,因為我們始終都不認識韓國,只是單純地從媒體上吸受反韓的資訊,而這些新聞報導多半都是不客觀的!因為少數人的權力者持續操縱著媒體,卻還有一些瞎起鬨的人跟著反韓,也許因為這些人心中的大國意識存在,阻礙了我們認識這個持續成長的國家。

重新認識韓國:杜絕媒體洗腦

        權力者能左右媒體,偏偏台灣人很吃這一套。當我們電子產業被韓國超越,就開始跟著資本家罵韓國,並期待她們的財閥垮台!

        重新認識韓國,而非只注重表面的韓國娛樂文化,而是學習這個國家好的一面。認清自己不是泱泱大國,才能杜絕媒體洗腦。敞開心胸才能容納更多。

誠品書店 - 暢銷榜, 2014.06 - 教導說話技巧太熱門!

圖片來源:誠品書店網站

        在誠品書店本月排行榜看到有趣的事,在兩個分類「財經商業」與「心裡勵志」的第一名書籍都是講授關於說話技巧,分別是:
  • 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 巧妙破冰, 打進團體核心, 想認識誰就認識誰
  •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2
        這個現象蠻有趣的,「說話」是現在的一門學問,這到底是因為工作而買?還是人際關係買哩?這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簡單推想,朋友間的對話,通常都很輕鬆,真正有「調整說話」需求的人可能會是:

  • 職場上的需要,如業務
  • 打從內心覺得自己不會表達的人

        還記得兩年前在社區大學上了一門黃經宙老師的「聲音與表達技巧」,觀察在場的同學屬於業務工作的人真的不多,甚至過幾個禮拜後就消失的也有,到最後還留下來的同學有許多都是內勤,還有失業的!

        仔細想想,業務工作本身就是在訓練自身的表達技巧、應對,況且職場的前輩就是導師,而且許多業務性質的工作是配合客戶下班時間,還要撥控在晚上上課,不大容易吧!所以那些真正需要學說話的人,也許正是因為職場環境本身無法培養說話技巧的關係。
     
        我也是「人人都是業務這一句話」的信奉者,把自己當成一個商品,就是在適當的場合推銷自己,就我自己的感覺,上課比看書有用~

關注那些暢銷的食物

有些商品的確賣得比較差!

        樓下的早餐店A什麼都賣,夏天也賣「鍋燒意麵」。雖然不太清楚是不是風俗民情造成的,不過這樣子的菜單的確是「異常豐富」的!

        有天早上到早餐店B,那天去的還相當早,但已經可以發現左上第二排的「勁辣雞腿三明治」已經賣完了!比起「總匯三明治」它還貴五塊,卻更受歡迎!

        這篇不負責任的評論,雖然缺乏有效的數據支持,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做以下兩個假設:

  • 喜歡其他口味的消費者都比較晚來
  • 選擇其他口味的原因是因為「勁辣雞腿三明治」已經被挑光了

誰來決定喜好?!        

        同上,我們也可以假設在早餐店選擇「勁辣雞腿」的意願:
  • 100%主動
  • 看到最多人點
  • 「主廚推薦」或「網路評價極高」
        我認為「100%主動」的意願在面臨任何選擇性的情況下,應該是最不可能的了,人多少的有主觀意識,但在得知其他人也喜歡的情況下,那種嘗試看看的狀況也大幅提高了!如何求證呢?觀察周遭的人、電視、網站,就可以發現有人說「聽說那家的XXX很好吃」、「排隊美食」、「XXX部落客」推薦!

減少失敗的風險

        努力做出不受歡迎的商品就像是倒退走路朝向終點,專注在某種暢銷口味的銷售上會比想要滿足所有客戶的效果更好,不過我常會聽到有老闆因為租店面的關係,不得不擴充更多口味來開闢更多客源,然後為了維持不同客群需求,只好讓自己做得更累!

        「創造喜好」也是一種方法,「主廚推薦」不但是拿手菜,也可能是成本最低的一樣(時間與材料),但消費者根本不會知道這些,甚至「熱賣」也許也是業者創造出來的樣貌,不過這的確好且事實。

淺談投資網站的分眾

投資型入口網站還是廣告平台?

        台灣有太多投資型的網站了,可是大多是都讓我覺得爛透了!密密麻麻的排版加上很不友善的界面,會讓人聯想到金融商品的可怕,因為設計得很複雜所以才衍生出專家來搞死一堆人,看看下圖的網站首頁:

圖片來源:擷取 www.cnyes.com

        鉅亨網的資訊非常強大,而且包含面向極廣,從基本分析到技術分析,股票、債券、期貨、選擇權等都有,不過也可能是這種包山包海的想法讓他的首頁如此令人恐懼,首頁上最顯目的地方都是廣告,但是這種部落客用來賺點擊率的手法,竟然是採用在如權威的金融網站?!

圖片來源:擷取 Alexa.com

為什麼不把分眾的概念導入?

        或許是鉅亨網真的是想成為台灣甚至亞洲的金融資訊龍頭,但投資是一種很模糊的說法,而且我認為大多數的人終生可能就只會操作一種金融工具而已,因此所有投資工具中被討論最多的就是股票,也最多網站屬於這類。但是鉅亨網的定位應該是屬於大眾行銷,其實這點並不是問題,但我想說的是,因為他的包羅萬象讓整個網站變得很怪,像是另外一個台灣雅虎?!

        因此我們就站在使用者角度去看這件事情吧,使用者會不會厭倦這樣的排版進而自己發展出另一種新的呈現風格,例如 Nvesto - 全方位財經股市資訊站 就是一種新的變革,而且鎖定了股票族,在 Nvesto 首頁版面上看不到什麼廣告,而且一張圖就把收盤簡要資訊表達完成(雖然不太豐富),但你不會被一堆不重要的訊息給蓋住眼睛。


圖片來源:擷取 www.nvesto.com

圖片來源:擷取 www.nvesto.com

未來主流應該是社群化後的財經媒體

        在看到 財報狗 後,最讓我感到驚豔的莫過於「投資牆」這項功能了!根據 Alexa.com 統計,台灣人最愛逛第一名的網站是 Facebook,財報狗的投資牆完全複製這項特色,使用者可以自訂關注股票,接著它就會像是你的朋友一樣,主動在你的牆上貼出這檔股票的新聞,當然也可以關注真實的投資者,更可以像臉書那樣留言與互動!
圖片來源:擷取 http://statementdog.com/stream/

結論

       在現在隨手取得資料已經不是問題,傳統財經媒體的思維是以大眾傳銷為目的,在目前看來鉅亨網的流量排名遙遙領先財報狗與Nvesto,但是群眾還是會走向易用性最高的工具!



金石堂書店 - 非文學類排行榜, 2014.05


        最近在金石堂實體書店看到「非文學類排行榜」的前「Top 20」中,出現了六本跟健康有關的書,其中有三本是關於瘦身的方法。可見瘦身真的是一門很熱門的話題(其實一直都是,只是之前不太注意),也怪不得新創公司iFit可以快速的成長並獲得種子基金挹注。

        排行榜第一名的則是商業類的「絕對成交」,此類別在「Top 20」共出現三本,過去我逛書店都會發現這類的書籍一直很暢銷,很多超業喜歡出書寫自己的偉大經歷。但這類的書能暢銷基本上也代表著優秀的業務員其實很愛看書,換句話說他們懂得提升自我而進修,而且是有方向的前進。

        比較可惜的是Startup的書沒有出現在「Top 20」中,不知道是不是熱潮已退,台灣人創業精神世界第一(台灣創業精神排名世界第一,那創業成功率呢?),但好像不是很愛看書,就我認識的一群人,有閱讀習慣的不多,更不用說是有系統的閱讀了,只是我個人認為要創業一定要有好的閱讀習慣。

GigaCircle - 運用人性的社群媒體


        在看完黃郁棋針對山寨媒體 GigaCircle 的分析(山寨、流量、新媒體)之後,顛覆了我對新媒體的認知,其實新媒體還是沒有改變人們對訊息的解讀啊,它還是建構在「不思考」、「不求證」的道聽塗說與隨意散佈上,而且我還可以在 GigaCircle 上看到多年前的垃圾文章,然後重新用圖片包裝,重點是它被大量分享了。

        恩,我的動態資訊已經被這種山寨媒體強姦了,重點還是因為我的朋友們按讚我才看得到它的,自從半年前我停止追蹤「卡提諾論壇」的動態之後,的確版上少了好多誘使人進去浪費時間的廢文。但 GigiCircle 創辦人他X的真是天才,完完全全掌握人性特點 - 貪圖輕鬆賺錢,他的口號就是不需門檻,只要發文就可以賺錢!重點是它成功的驅使大家「主動」分享了即使看起來是垃圾資訊的文章!

「內容」群眾外包與「讓利」

        首次看到這個名詞「群眾外包」是在《南瓜計畫》一書中讀到的,早期讓潛在使用者參與產品的開發過程有以下好處:

  • 粉絲是積極的參與者,還會主動幫產品行銷。
  • 產品還沒上市就已經找到買家了!
  • 誰不喜歡產品有自己開發的痕跡?

        不過我最驚訝的莫過於網站內容外包的新玩法,其實 GigaCircle 的作法在網路界並不是什麼先驅,以往的各大論壇如「卡提諾」、「Mobile01」、「共產檔」,甚至是如「Teepr」、「SOS」等,這種娛樂分享平台一堆一堆的冒出,基本上 GigaCircle 作為一個娛樂入口平台並不稀奇,但是驚人的嘗試總是能讓他成為冒出頭的那一隻羊,也就是利用「分潤」吸引作者主動發文,分享還能賺更多。

GigaCircle 的下一步?

        從這次 GigaCircle 的崛起看來,大概可以得知網路受眾基本上是不太會辨別內容是否有原創性,N年前的廢文還是在臉書上傳來傳去,他只是換了個包裝罷了!但我還是相信這種經營模式不會長久,雖然 GigaCircle 有著強大的攻勢在各大媒體上洗版,但現在看起來已經有論壇正在封鎖來自 GigaCircle ,早晚民眾會慢慢厭倦這種空洞的文章。

        網路的特性在於即便你是素人仍有發光的機會,所以一個 GigaCircle 爛掉了,還會有下一個來取代他,只要群眾的好奇心不死,流量依舊是最重要的指標!

哪邊有優質的共筆平台

        其實台灣有許多優良的共筆平台,寫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很多時間、很多內含,提昇質量絕對不是靠圖、靠標題就好的,所以我想多多推廣一些好的共筆平台,多看一些有意義的文章囉~

參考資料






新加坡之行的住宅風氣觀察




        趁著這次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被抄事件,拋開背後可能的政治算計,我想寫一篇延宕很久的新加坡之旅所觀察到的兩國政府對於人民住宅的差異。

房地產生態圈

        我覺得台灣人把不動產視為市場機制的商品,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在不動產交易體系,的確養活了不少人,包含有:

  1. 建商
  2. 代銷公司
  3. 房仲
  4. 室內設計
  5. 水電
  6. 投資客
  7. 代書
  8. 線上資訊提供者(Host)
  9. 貪官
  10. .......
        難怪在台灣房地產被稱為經濟的火車頭,從以上粗略地分類中就可看出有龐大的從業人員了,所以房地產的景氣榮枯深深地影響了台灣許多人的生計。可是我們該認真想想,房子的本質是什麼?為何大家默許它成為一種炒作的工具,紛紛加入這個「利出一孔」的體系?為什麼台灣的房地產只有炒作住宅,而不是商辦?

新加坡開眼界

        在我去了一趟新加坡後,發現到新加坡的空地比我想像的多,這個國家似乎處在一個不斷變動的狀態,我看到有許多興建中的商辦大樓,所以新加坡創造了很多工作機會,吸引了周遭許多國家的人力資源。就住宅方面來說,作為一個城市型國家,新加坡非常懂得利用土地,約有82%(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的公民居住在政府興建的公共房屋裡。

        但是台灣社會卻很奇妙,四大報的左側都賣給建商打自有住宅廣告,台灣社會有如此缺乏自用住宅嗎?

住家為什麼離公司這麼遠?

        台灣的政府官員很喜歡拿新加坡例子說嘴,但台灣城鄉發展差異很大,台北市就業的便利性遠遠大於其他地區,就算住在淡水的人,都還可以搭捷運到內湖、南港上班。但住在其他縣市的上班族就可能要機車、火車、腳踏車、公車轉來轉去,非常不方便!

        台灣政府其實很放任建商亂搞,在都市的開發規劃上,缺乏一套完善的規劃,取而代之的是眾所周知的政商勾結,最後在利用許多住宅貸款補貼政策請君入甕,讓消費者成為被剝皮的羊。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