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Image result for 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捨不得用錢?「金錢螺旋」讓你越花錢越多
 所謂「金錢的無限螺旋」,簡單來說指的是–選出自己喜歡的事物,把錢集中投入在這件事情上,以此磨練謀生技能與賺錢技術,然後使其成果反映在收入增長上。

當手頭有錢後,把它用在自身興趣上,把錢和時間投入自己「喜歡的事物」,除了可以獲得該領域的知識,還能提高自己的技術值,如此一來,便能和自己的工作產生連結。當你的工作能力在職場中無可取代時,你就會得到遠遠高於想像的收入。只要連成「金錢」→「興趣」→「工作→「金錢」,如此順著箭頭繞一圈,你初步的金錢螺旋就完成了。透過金錢螺旋所得到的「金錢」,應該還要再一次投入「喜歡的事物」裡。

讓獲利源源不絕的「興趣投資」
一般人很容易有這樣的迷思,為了多賺或多存一點,必須犧牲自己「喜歡的事物」才行。或者不斷地想:「沒有任何工作是輕鬆的,如果是想賺錢,就要忍耐,就算是不想做的事也得去做。」、「把錢花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一下子就花光了。所以如果想要存錢,還是要忍耐一下。」其實,真正的狀況剛好相反。請不要忍耐,乾脆地把錢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之中吧!如此一來,花出去的錢「攜家帶眷」回到你身邊的機率反而更高。因為一流的成功人士,每一位都是打從心底樂於自己的工作,把全身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上」,然後從工作中賺取應得的報酬,就可以自然地讓成功持續下去。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磨練它的技能,然後用它來幫自己創造財富,將得到的收入進行再投資,進一步深化自己喜歡的事物,這便是我們期待形成的金錢螺旋。

時間充裕的時候,我會利用速讀法在一天之內讀完二十本書,然後天天都上亞馬遜買書,頻率之高,甚至讓我和貨運的小哥都成為好朋友。每天除了讀書,剩下的時間我會用來和家裡的小貓玩耍,然後上健身房鍛鍊身體,對我來說,能過上這樣的生活,我已經是夫復何求了。就這樣,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我把身上所能使用的資金盡可能地投入到「知識」上,不久之後,這些「知識」便開始為我創造出金錢的實質收益。例如我目前在niconico動畫網站中,有一個付費會員可以收看的節目,在這個節目裡,我把自己從書中吸收到的知識加以整理後分享給觀眾。把學習到的知識做整理,讓它化為自己的東西,這件事其實我平常就有在做了,並不是為了niconico而可以為之,只是剛好有一個機會,讓我開始嘗試在這個網路平台公開影片而已。

賺錢王牌如何找?「心流九問」有答案
你可以不假思索回答出,自己工作的目的嗎?
工作時你能夠全神貫注嗎?
你曾有過工作時,整整半個小時完全對於外境沒有產生任何反應的經驗嗎?
上班(有工作)的日子,是不是總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呢?
你能夠立刻說出,從目前工作中所得到的成果嗎?
你的工作內容是否經常面對未知的挑戰?
你是否能感受到,工作的日程安排和內容都是由自己掌控?
你的工作場域是否不易受到其他人打擾?
如果每個月都能平白得到一筆和你目前工作收入依樣多的進帳,你還會繼續從事目前的工作嗎?

「即時回饋」,讓人樂於挑戰的秘訣
通常來說,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能得到立即的回饋,人們會比較容易進入心流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會對角色扮演如此著迷的原因。挑戰最後的大魔王前,總是要克服重重難關,每通過一個考驗,就能得到特殊的道具和寶物,然後在往下一個關卡,這就是迅速回饋的機制,讓遊戲中的孩子欲罷不能。在九個問題中,「即時的回饋」和第五個問題「你能立刻說出,從目前工作中所得到的成果嗎」有關。可是現實的工作畢竟不是遊戲,我們很難有「自己每一天都在進步」的感覺,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有辦法在工作中去感受「即時回饋」,做法很簡單,就是有意識地去設定許多小課題,如此一來,每當你解決一個課題,就能感受到小小的成長。
在健身房鍛鍊時,每次都會記錄自己能夠舉起特定重量槓鈴的次數,確實不可能在每一鍛鍊後,都感受到肌肉組織的改變,但是透過記錄每次舉起的槓鈴重量和次數,我可以知道自己在「這個重量,比上回多舉了一次」、「槓鈴的重量可以再增加2.5公斤」。這種課題設定稱之為「小目標」

將興趣和收入做連結,也就是將興趣「收益化」
將興趣收益化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身邊所有人都知道「我喜歡什麼,我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多擅長,具體來說在這件事情上我能做到怎樣」。不論你在哪個領域有多高超的技能,只要沒有人知道你身懷絕技,向「我們這次要辦XX活動,你願不願意來幫忙呢?」這種邀約機會,是絕對不可能從天而降的。「宣傳與奉獻」就是為了讓身邊的人都知道關於你的事情。
有不少人很容易不好意思或害羞,所以通常只會把自己喜歡的、想做的事情,讓家人、戀人和朋友們這類小圈子裡的知道。這種「曖曖內含光」的表現其實不是一種值得稱許的美德,因為它所展現出來的消極性,會讓本來應該屬於你的機會白白溜走。

「誰認得你」比「你認識誰」更重要
如果說「宣傳與奉獻」是收益化的準備階段,那麼第三個重點「貢獻」,就是其具體的行動了。因為我的興趣是「由書本獲得知識」,所以會特別留心自己可以利用知識為他人做點什麼。

「利他行為」,獲得幸福感的絕招
利用自身興趣為他人作出貢獻後,能夠得到的第二個副作用是「獲得幸福感」。簡單來說,人類是能透過「為他人付出」而得到幸福感的生物,所謂利他行為並不是許多人誤會的那樣,非得犧牲自己來照亮別人。活用自己的強項,幫助朋友或認識的人排解煩惱,讓他們能夠早日脫離苦海,之後你就會體驗到一股助人的舒暢感。

貢獻所能,打響「口碑」第一步
假設現在你的公司正要架設新網頁,在沒有預算的情況下,需要找一位能統籌負責文案、設計的人,如果此時你願意自告奮勇舉手說「我喜歡設計」、「寫文章是我的強項」,這將會是你拓展人脈的大好機會。因為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在其他場合遇見為了相同事情所苦的人時,腦海中一定會浮出你的臉。所謂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認得你。若想要打開自己的人脈,還得靠別人幫你宣傳說「這個人挺擅長這件事的,你可以去找他談談」才行。

將興趣變收入的七個原則
  1. 買經驗比買東西更重要
  2. 購買「價值大於價格」的東西
  3. 把錢花在買書
  4. 把錢用在別人身上
  5. 把錢拿來打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團隊
  6. 為了減少麻煩事,花錢買時間
  7. 把錢投入到能讓力量最大化的組合

「互利者」多慮,機會最容易溜走
賓夕法尼亞大學組織心理學家 Adam Grant 在著作《Give and Take》中將為他人用錢的稱之為「給予者」,他認為這些人在社會上能取得最大的成功。「索取者」行動時優先考量的是「自己能不能從中獲利」,而「互利者」則是在給予和接受之間尋求平衡。Grant指出,給予者能在事業和經濟方面都獲得巨大成功,相較於索取者,因為身邊的人都防著他,因此很難獲得別人的幫助。另一方面,互利者想的是「如何回收自己為他人的付出」,所以他們經常在腦中敲著算盤:「這個人真的會把我為他付出的那部分還給我嗎?」這種行為讓互利者無法及時採取行動,結果機會就白白流失了,因此他無法取得先機。
「頂層給予者」專注於如何把全體的餅給做大,他和一起工作的夥伴絞盡腦汁、同心協力,努力將原本只有一百分的利益,擴大為兩百甚至三百分。另外,頂層給予者在遇到自己的課題、需要別人幫忙時,向他人拜託的方法也很高明。同樣的情況,換作是索取者或是互利者,心裡頭就會想:「請別人來幫我,不是會欠下人情債嗎?」但頂層給予者不會這樣想,他們會誠懇地去拜託他人說:「我想請你助我一臂之力,或許我們可以共同完成一些事情。」然後藉由群策群力,共同思考如何提高收益。頂層給予者將自己身上的課題,變成夥伴間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

只要這樣做,就能創造「雙贏」
一個團體中,不應該同時存在著贏家與輸家,而是要以打造雙贏的狀態為目標,給予者在這件事情上,尤其不會有所減少,正因如此,人們才都願意去幫助給予者,而且所謂的「物以類聚」,給予者身旁通常都是給予者。如果你希望活用自身興趣取得社會上的成功,首先你必須成為一個給予者。另外一件事情,去認識其他的給予者,和他們一起工作。

活用20%時間,對興趣「再投資」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