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創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創始的初衷


        最近公司一位準備離職的前輩告訴我,他希望為自己的小孩寫一個遊戲,將來如果有機會也許可以再推廣出去賣錢,這位前輩有12年的遊戲業界資歷,寫遊戲可以說是他的專長,也可以說是從自身需求發展出來的目標,成功創業者常說,觀察周遭的需求、解決痛點,這是許多事業成功的共同背景。

        有些人創業靈感來源是本身的工作,有些人則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遇到的問題,對我來說兩個小孩會不會就是我的靈感來源呢?也許是吧,解決自身的問題就是最好的開始。做為一個工程師的背景對創業來說有不少壞處,但有能力實現產品的雛形卻是創業者扮演眾多角色初期最重要的關鍵人物。

        與這位前輩離職前的談話,我感受到我們可以運用自身專長來實現某種目的,同時也能滿足身邊某些人的期待,無論最後是否要商業化,但這就是我們的初衷,不是嗎?

2014 年,網路回顧。


        2014 年,行動裝置數量更趨高峰,網路更加普及,App 經濟退燒,雲端服務早已成為基礎設施,日常生活已經習慣有網路的我,生活的資訊載體早已與網路融為一體,想必 2015 年一定也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有更多的競爭者出現,傳統媒體進入網路領域的效果越來越顯著,網路可以是以個人為通路存在,但未來大財團在網路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

印象最深刻的網路新創事業

        回顧2014年,看了許多別人創業成功的例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鷹眼數據」的電商策略平台,"Big Data" 剛好是今年最火紅的話題,然而過去幾年有數家「比價平台」蜂擁而出,包含我自己曾在2011年架設比價網站,除了鷹眼數據之外,沒有看到其他公司有把這些數據蒐集起來成為一個有用的資訊,並且從中獲利!反而掉入了競爭的陷阱,過去我們常常會把「比價不如比質」,只是這種創新格局沒那麼明顯,且難度比蒐集數據高,競爭人數卻高出許多,成功如此令人意外!

社群媒體

        2014年,臉書與 Ptt 壟斷了社群媒體市場,尤其是在台灣,常常會是傳統媒體用來塑造話題與輿論方向。由於臉書會刻意把使用者感興趣的話題曝光出來,目的是讓使用者對臉書的黏著度增加,資訊的增加跟有深度的內容是兩回事,臉書、雅虎、Ptt 一天產生出來的資訊量雖然驚人,但是內容多半是重複且低度價值的。

另外,根據自身的觀察,臉書的媒體曝光價值雖高,但在台灣的即時通訊市場是遠不及 Line 的,一方面是因為 Line 的貼圖更為豐富之外,更早進入市場與 Line 早期布局在移動裝置上的策略也許有關,而且我常在電梯看到有人用 Line 在看團購資訊,某方面來說 Line 傳遞資訊可能比 Facebook 更加有效。

大師市場

        我在電視、網路上觀察到一個重要現象,成為一名大師來授課,比起自己「下海」還要來得輕鬆。例如有名的投資客帥過頭並不受到網路輿論的影響,反而挑戰起「魯蛇」,天天在臉書上回嗆,還開起房地產網路直播的新時代;相反的,喜歡罵建商、投資客的 Sway 卻也擁有高人氣,有自己的網路專欄還能出書。而藉由政治評論風潮竄起的大師更是不少,吸收到不少粉絲,還能有機會寫稿賺錢。這些例子可能是比較極端的,但是也顯示出「激動的言辭」是有市場的。


從 "「小農女」為何放棄生鮮電商?沒看透偽需求呀!" 一文談起,為什麼創業需要解決「痛」?


我們目標人群定位在那些非常繁忙、想自己做飯吃又沒時間買菜的城市白領。
這群目標群體的選擇,導致了我們的叫好不叫座,即調研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服務特別好、但是實際進行的時候,這幫人還是會大部分最終的選擇是懶得自己做飯吃。
大家心裡想自己做飯吃,但實際上會有​​N 條原因不去做 (比如買菜麻煩、比如懶得洗碗、比如今天上班太累、比如臨時有聚會、比如今天下班太晚),而我們只解決了一個買菜麻煩的問題。
So,我們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完他們要自己做飯吃這個事情上的所有環節,只解決了其中一個環節,那基本上就等於沒解決這個問題。

        創業的成功來自銳利的嗅覺,敏銳地在對的時間與地點找到對的夥伴,最終還需要一個好的市場。在這篇充滿反思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小農女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市場,這些潛在客戶有一堆理由不想做飯,偏偏小農女卻只看到眾多環節的一環,從中切入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頂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要知道什麼事讓人最痛,光從表面上是無法看出的,這就形成所謂的「偽需求」,看起來好像很有機會,不過真要人掏錢出來買的時候,潛在顧客就逃之夭夭了,更別提顧客下單頻率的差別。

        我覺得做「產品/服務」與「媒體」這兩塊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說我數次看到電梯裡的人拿著手機瀏覽 Line 的團購群組,以這個例子來說,做一個行動的團購平台讓客人下單買東西吃跟把食材切好送到手中讓客人帶回家煮,拿一個解決的痛比較多?顯然是團購平台,滿足客戶最直接的需求。不過也不能因為這樣就盲目地認為創業非得做媒體不可,媒體業重視關係,競爭多,最後也可能成為競爭資本的遊戲。

        談回到「小農女」的創業經驗,反思那些失敗原因的總結:

愛料理創辦人 -- Fox, 5/15 公開演講重點整理

創立愛料理之前

        2009年創立 INSIDE 共筆部落格,最初由四位成員共同寫作,以每週篇數最少的人負責請客當誘因,讓內容快速成長(Fox: 第一年他就寫了兩百多篇),最後共筆的作者更來到 12 位,目前該網站已是國內成立相當早並權威的科技文章網站,更有許多新創公司直接在上頭徵才。

        後來 Fox 與其他兩位夥伴成立 Polydice.inc,初期以接案開發 iOS App 為主,再接了十幾個案子,公司慢慢成長有盈餘之後,開始著手進行開發自己的產品。

為何公司自有產品從「吃」出發?!

        Fox 說,逛書店時總會發現一大塊專門介紹美食、食譜的區塊,電視上的美食節目也總是不斷進化,如什麼 <冰冰好料理> 、<型男大主廚>  等,「吃」一直都是生活中缺少不了的,因此食譜市場的確有機會。
     
        在「酪梨壽司」的部落格中,發現版主 Po 出流口水的便當內容時,卻也展示出昂貴的便當盒,顯示美食的週邊商機也是十分驚人的。(這點可以從愛料理推出的「愛料理 TV」中販賣週邊商品得到驗證)

愛料理的收益品項


  1. 品牌帳號:iCook 網站上的粉絲團
  2. 廣告
  3. 市集
  4. 愛料理 TV

網站行銷

        Fox 提到十分重視行銷方面也是成功主因,概略分為三項:
    1. SEO!經過統計,80%的用戶只會點擊搜尋結果的前三名,而且搜尋結果中包含圖片也會增加點擊率。
    2. 網域名稱的關聯性,iCook.tw iCook.com.tw 都是他們的網域。
    3. Logo 設計很明顯的會聯想到電鍋(但其實是不是我忘了)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