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小農女」為何放棄生鮮電商?沒看透偽需求呀!" 一文談起,為什麼創業需要解決「痛」?


我們目標人群定位在那些非常繁忙、想自己做飯吃又沒時間買菜的城市白領。
這群目標群體的選擇,導致了我們的叫好不叫座,即調研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服務特別好、但是實際進行的時候,這幫人還是會大部分最終的選擇是懶得自己做飯吃。
大家心裡想自己做飯吃,但實際上會有​​N 條原因不去做 (比如買菜麻煩、比如懶得洗碗、比如今天上班太累、比如臨時有聚會、比如今天下班太晚),而我們只解決了一個買菜麻煩的問題。
So,我們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完他們要自己做飯吃這個事情上的所有環節,只解決了其中一個環節,那基本上就等於沒解決這個問題。

        創業的成功來自銳利的嗅覺,敏銳地在對的時間與地點找到對的夥伴,最終還需要一個好的市場。在這篇充滿反思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小農女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市場,這些潛在客戶有一堆理由不想做飯,偏偏小農女卻只看到眾多環節的一環,從中切入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頂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要知道什麼事讓人最痛,光從表面上是無法看出的,這就形成所謂的「偽需求」,看起來好像很有機會,不過真要人掏錢出來買的時候,潛在顧客就逃之夭夭了,更別提顧客下單頻率的差別。

        我覺得做「產品/服務」與「媒體」這兩塊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說我數次看到電梯裡的人拿著手機瀏覽 Line 的團購群組,以這個例子來說,做一個行動的團購平台讓客人下單買東西吃跟把食材切好送到手中讓客人帶回家煮,拿一個解決的痛比較多?顯然是團購平台,滿足客戶最直接的需求。不過也不能因為這樣就盲目地認為創業非得做媒體不可,媒體業重視關係,競爭多,最後也可能成為競爭資本的遊戲。

        談回到「小農女」的創業經驗,反思那些失敗原因的總結:



  • 單價低
  • 購買頻率低
  • 配送成本高
  • 複製難度大
  • 不具規模效應
  • 地理位置差
  • 這個服務並非完整的解決方案

            相乘的效應如下:
    • 單價低 x 購買頻率低 x 配送成本高 = 蠅頭小利甚至賠錢在賣
    • 複製難度大 = 無法產生規模經濟
    • 地理位置差 = 曝光機會低、缺乏其他拓展可能

            因此僅僅光是找到一個消費者的痛點,還需要考慮這麼多的問題,雖然常常會看到創業故事中提及創業者成功營造出一個商業模式,但是看了一堆成功的 Modal,到頭來還是要自己發覺有哪些要克服的問題。


    延伸閱讀:
    1. 「小農女」為何放棄生鮮電商?沒看透偽需求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