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事件」、「頂新假油」還是證明了言論主導權在傳統媒體而不是網路




        這一個月內發生的兩件事:「女王結婚」、「頂新假油」讓我看到操縱網路言論是一件可行的事,特別是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雜誌,或許這些已經被網路族群所屏棄的媒體資源,依舊是扮演著操縱資訊的角色,也是就說它想要讓你知道什麼這件事情從未被改變。

        我發覺網路媒體的興起其實是加速了煽動議題的能力,在過去,個人身份或許還可以靠網路來發揚自己的想法,但現在大型媒體的手早就已經伸手進來網路世界,如果還相信網路媒體獨立性與自由,那就大錯特錯了。



       特別是這次的頂新假油風波,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堆人發起「滅頂行動」,頂新是很可惡沒錯,但是頂新被打最開心的會是誰?當然是競爭對手。這件事情上充分彰顯出網路的病毒效應,只要有心人透過主流媒體找到一個民怨的發洩對象,發送到社群媒體上就會一呼百應,沒完沒了!真正該被檢討的制度問題卻沒人討論,少了一個頂新還會有下一家啊。

        寫了幾次媒體之後,其實像我這樣的小咖,人微言輕,在網誌上寫寫心得其實也沒人理,後來想想,現在有誰在乎媒體品質,網路資訊有沒有被操控,說真的是少之又少啊,反過來說,應該聊解媒體的本質是什麼?像是一直被詬病太過於腥羶的「蘋果日報」,其頭版消息總是要跟情色、血色之類的扯上關係,但其銷量始終居於各報之冠,而目前其他報的狀況就像是在追隨蘋果日報的腳步,並沒有比較清流。

        確實我們看到蘋果日報的內容以劣質聞名,但是翻開各大版面就知道其廣告收益之驚人,處處都是建商、精品廣告。所以自認清流者(拒看蘋果日報)應該反思這個問題:銷售量決定廣告籌碼,愛看蘋果日報的人這麼多,何以與之抵抗?因此以下兩個角色是我覺得各自有其思考著力之處:

  • 位居清流者:面對新聞操作,要有清楚的邏輯思維,不急於排斥,也不被主導
  • 追逐利益者:了解這類的新聞操作手法,如何利用其創造的話題,為自己帶來利潤

        總結來說,網路媒體帶來的是閱讀方式上的革命,例如在移動裝置上看文章、有各式各樣的媒體可以選擇(臉書、手機板新聞、RSS Feeder...),但內容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如同人性始終如一一樣,愛看美色、喜歡聳動標題、喜好批判等,未來也一樣不會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