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競爭與媒體出頭的蹺蹺板
最近看到一個廣告打很大的遊戲 - 雷霆戰機,還請來浩角翔起代言,這跟我小時候玩的任天堂遊戲「雷電」頗像,所以我也下載來玩看看,順便看看現在手游的商業模式有沒有更新,只不過這遊戲我玩了幾天就膩了,其中商業模式也不見得有什麼創新之處,台幣換虛寶以及朋友戰績比較都是目前常見的,同時我也發現現在的遊戲壽命越來越短,越來越不容易創造經典,卻得花上更多的錢去找代言、鋪廣告,而不像過去那個年代,遊戲壽命長,成為經典的機會多,在那個年代買遊戲的通路很單一,幾乎只有大型遊戲才會放電視廣告,相比之下,遊戲產業的競爭者增加,需要曝光的遊戲就更多了。
先前曾經認識一個專做線上預售屋行銷媒體的朋友,他曾說過「房地產越不景氣,就越需要媒體曝光」之類的話,這打開了我對於媒體在商業行為中怎麼去扮演角色的眼界,它何時重要?對誰重要? 網路又扮演什麼角色?
何時重要?
先前曾經想做「月子中心」的行銷平台,我覺得一家一家看月子中心很累,所以如果能有一個平台可以輕鬆的揭露坐月子中心的訊息,那麼是否滿足像我一樣使用者的需求,在研究過這個市場後,親自到幾家中心觀察發現,這個市場的供需是非常不平衡的,有很多想坐月子的人是要很早就提前預約,一些熱門的產後護理之家,很可能要在懷孕2-3個月就開始預約,當排隊的人很多,又何必需要媒體曝光?
對誰重要?
現在的遊戲、房地產這種分別受到不同因素影響,都得尋求曝光機會,生意好做的時候客戶自己上門,錢進口帶容易,生意不好做時,花大錢買廣告卻是必要的。
很明顯的是當某種產業處於競爭狀態時,媒體的影響力就越大,媒體靠的是公司對市場的危機感在賺錢,就像個蹺蹺板一樣。同時媒體間也是會競爭的,我記得之前報業都在競爭紙本銷量時,銷量差的公司已經看到網路的機會而跨入,在社群化起步的比較早,而後竟然也往電商邁進。
之所以寫這篇的原因,是對現在商品熱潮的消逝速度感到驚奇,遊戲也好、消費性電子產品也好,都讓人驚奇不已,也許因為產業特性不同,就是有些公司一定會撥預算到廣告公司身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部份產業的退化速度已經超出我們的預期了,公司不一定能開發出創新產品,為了維持住成長,必須藉由模仿別家公司的產品,並且透過諸多優勢如規模化來汲取一些利潤,但產品差異化實質不大,市場也逐漸成熟,這時候行銷就變得很重要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
-
缺點 飲料杯架在排擋桿下方,拿起來容易卡到 高速公路上定速巡航,有時會有頓挫感,不知道是否因為渦輪作動的關係 Think+ 沒有預設的衛星導航與測速照相偵測 加速聲音明顯(我老婆做第二排也會有感覺) 後座的電視螢幕打開時,會遮蔽後方來車狀況 方向盤的 ...
-
最近看了一本書【找到雪球股】裡面提到巴菲特尋找好公司的角度是由下往上(Bottom-Up)策略,與一般投資人採用的由上往下(Top-Down)策略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以至於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著眼的方向有著巨大的差異,這就是所謂的「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意思。 ...
-
這本書對領導的定義是:設定目標之後,帶領團隊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重點在於如何達成目標。目標一定要明確,而且要「重點突破」,而不是自下而上完成一些當前可見的問題。 我最喜歡書中的比喻是「領導就像登山」那段,領導者得說服團隊成員願意一起爬山,而就在他們看似完成任務時,又指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