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網路回顧。


        2014 年,行動裝置數量更趨高峰,網路更加普及,App 經濟退燒,雲端服務早已成為基礎設施,日常生活已經習慣有網路的我,生活的資訊載體早已與網路融為一體,想必 2015 年一定也是建立在這些基礎之上,有更多的競爭者出現,傳統媒體進入網路領域的效果越來越顯著,網路可以是以個人為通路存在,但未來大財團在網路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

印象最深刻的網路新創事業

        回顧2014年,看了許多別人創業成功的例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鷹眼數據」的電商策略平台,"Big Data" 剛好是今年最火紅的話題,然而過去幾年有數家「比價平台」蜂擁而出,包含我自己曾在2011年架設比價網站,除了鷹眼數據之外,沒有看到其他公司有把這些數據蒐集起來成為一個有用的資訊,並且從中獲利!反而掉入了競爭的陷阱,過去我們常常會把「比價不如比質」,只是這種創新格局沒那麼明顯,且難度比蒐集數據高,競爭人數卻高出許多,成功如此令人意外!

社群媒體

        2014年,臉書與 Ptt 壟斷了社群媒體市場,尤其是在台灣,常常會是傳統媒體用來塑造話題與輿論方向。由於臉書會刻意把使用者感興趣的話題曝光出來,目的是讓使用者對臉書的黏著度增加,資訊的增加跟有深度的內容是兩回事,臉書、雅虎、Ptt 一天產生出來的資訊量雖然驚人,但是內容多半是重複且低度價值的。

另外,根據自身的觀察,臉書的媒體曝光價值雖高,但在台灣的即時通訊市場是遠不及 Line 的,一方面是因為 Line 的貼圖更為豐富之外,更早進入市場與 Line 早期布局在移動裝置上的策略也許有關,而且我常在電梯看到有人用 Line 在看團購資訊,某方面來說 Line 傳遞資訊可能比 Facebook 更加有效。

大師市場

        我在電視、網路上觀察到一個重要現象,成為一名大師來授課,比起自己「下海」還要來得輕鬆。例如有名的投資客帥過頭並不受到網路輿論的影響,反而挑戰起「魯蛇」,天天在臉書上回嗆,還開起房地產網路直播的新時代;相反的,喜歡罵建商、投資客的 Sway 卻也擁有高人氣,有自己的網路專欄還能出書。而藉由政治評論風潮竄起的大師更是不少,吸收到不少粉絲,還能有機會寫稿賺錢。這些例子可能是比較極端的,但是也顯示出「激動的言辭」是有市場的。


反思:22K 是為年輕人抱不平還是貼標籤,從側身觀察我的成功朋友談起


        觀察過去一位研究所同學,這兩年來的成就突破很多,從兼職創業、購屋到幾近全職創業,現在可能還要在買第二間房子,人生的成績單在同階段的朋友當中已經算是高標了。因為知道他成長背景在一般家庭,所以探究他的成功原因是很有意義的。所以這篇用來反思七年後的他為何比我提早達到相對成功的生活。

Slack 導入實體團隊觀察 - 新軟體與舊文化



        最近很熱的 Slack 在網路創業圈一直很常被提及,擁有華麗的界面與方便的即時通訊功能、能夠直接拖曳檔案、程式碼格式化工具、建立多個主題聊天頻道,更重要的是可搭配其他外掛,搖身一變為高效率的生產力工具,把 EMail 遠遠拋在腦後!

        我喜歡嘗試新東西,過去在公司內部我導入了專案管理工具 - Redmine, 雲端協作系統 - Google Docs,雲端筆記本 - Evernote。近日,我推廣 Slack 想用來取代辦公室常用的 EMaill、Skype,而我觀察在這陣子的推廣過程,似乎不是很受團隊青睞,我大致整理出以下幾點原因:
  • 辦公室文化:有些人喜歡站起來走動,親自去問問題。
  • 產業型態:偏向韌體的軟體公司,有可能被硬體綁住,需要現場解決。
  • 好用,但非得必要:Slack 主要作為通訊工具,並非革命性的改變團隊工作習慣,錦上添花居多!

選舉:一場喧嘩的行銷秀



        台灣的選民在「信仰政治」與「信託政治」之間拉扯,常常是選擇前者,所以看台灣的選舉比較像是在看一場綜藝秀,我們很常聽到、看到網友在網路上辯論支持的對象而不是支持的政策,也因此台灣的候選人其實都是在把握那個乘風而起的機會,所以選舉造勢不是政策的解說,反而近年來不斷看到選舉造勢場合跟跨年晚會或者公辦的晚會一樣,都有雷同的部份,越來越像一場表演秀,所以賺選舉財這類的產業,就是有市場在!

        候選人為了增加曝光,的確也造就了許多商機,例如:
  • 平面廣告輸出
  • 電子看板
  • 宣傳車
  • 舞台燈光
  • 遊覽車
  • 電視名嘴
        事實上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細項,例如衣服帽子、面紙、煙火等,這些產業都期待每次大選可以賺選舉財,別忘了還有網路這塊,買廣告、業配文等都是宣傳手法,所以台灣的選舉文化不就是一場大型的綜藝晚會,而且會從大選前一年熱到最後一天,商機無限!

超唬爛行銷術! - 渲染、詐欺你的理智線



        最近在購物網站上瀏覽 NAS 的過程中,發現有各種硬碟槽數(N-Bay)的產品,直覺上來說 1-Bay NAS 沒辦法做硬體的 RAID,有些人根本不會考慮這種無法做硬體上資料備援的產品,但是為什麼依舊有廠商願意生產呢?因為市場上有很多種人,可能對於 NAS 的認定也不大相同,造就了不同的客層。

        如果有一天,心裡出現「這種產品是要賣給誰?」,那麼看看這篇「超唬爛行銷術」,探討如何使用行銷方法大幅增加商品的價格,或許每一種商品的特性不同,可是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多少都帶有些不理性,有的人願意多付錢去買一個相同功能的產品只是基於品牌愛好,也有人看上產品的包裝而多付點錢,那些驅動消費者購物的動機太多,「超唬爛行銷術」這篇文章中整理出了八項要點:

遊戲化的元素拆解


        前些日子,我花了一些時間,把 CodeWithChris.com 上的 How To Make An iPhone App – Start Here 做完,過程中我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看這一系列影片的第一天晚上睡前,我看完了兩部教學影片,結果隔天早上我竟然五點多自己醒來,然後就睡不著了,而且有一種異常興奮的感覺,想趕快接著把剩下影片看完,後來我就不睡覺,起來繼續看教學。

        待一切結束之後,靜下來思考這個過程為何會讓我感興趣,並且自發性的投入?或許「遊戲化」是個關鍵!那麼遊戲化的精神是什麼?是「目標」、「規則」、「挑戰」、「互動」(參考延伸閱讀一),以這個教學案例來說:
  • 目標:最終設計出一款以 Swift 寫出的撲克牌 App
  • 規則:影片分成數集,每一部都只實現部分元件,你必須先完成早期的部分(後來的影片已經全部開放)
  • 挑戰:學習新事物本來就是一種挑戰,教學的目的反而是用來降低挑戰的難度
  • 互動:透過影片一步一步帶著學員完成,學員也可以上傳自己寫的 App

理財網站系列 - 富朋友理財筆記



        在目前分析的網站中,這個網站是最具有傳遞理財精神的一個。理財是一個綜合的學問,但大多數的網站其實主要都是在針對特定或多種投資工具,但往往忽略掉最根本的事 -- 讓生活輕鬆些,在這裡則比較有這方面的著墨。

        富朋友的性質跟《法意》最像,作者本身有出書、上電視、講座分享,也就是經營所謂的實體通路部份。

分類:理財

Informative - 中
        網站內容呈現是以部落格型態方式為主,文章多屬於勉勵人存錢與理財觀念,較少有投資策略或商品的探討。

社群 - 高
        除了臉書上累積了13萬個粉絲,實體通路上的社群經營更是加強了社群的凝聚力,這也再次印證了,透過經營個人通路與傳統媒體,才有機會透過網路媒體放大效果。

教育 - 中
        部落格文章的教育不容小覷,雖然它就只是一篇文章,但經由社群網路的傳遞,這種威力是很大的。

廣告 - 少
        部落格型態的廣告,橫版、惻欄與文中插入廣告。

速度 - 中
        


延伸閱讀

「女王事件」、「頂新假油」還是證明了言論主導權在傳統媒體而不是網路




        這一個月內發生的兩件事:「女王結婚」、「頂新假油」讓我看到操縱網路言論是一件可行的事,特別是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雜誌,或許這些已經被網路族群所屏棄的媒體資源,依舊是扮演著操縱資訊的角色,也是就說它想要讓你知道什麼這件事情從未被改變。

        我發覺網路媒體的興起其實是加速了煽動議題的能力,在過去,個人身份或許還可以靠網路來發揚自己的想法,但現在大型媒體的手早就已經伸手進來網路世界,如果還相信網路媒體獨立性與自由,那就大錯特錯了。

從 "「小農女」為何放棄生鮮電商?沒看透偽需求呀!" 一文談起,為什麼創業需要解決「痛」?


我們目標人群定位在那些非常繁忙、想自己做飯吃又沒時間買菜的城市白領。
這群目標群體的選擇,導致了我們的叫好不叫座,即調研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這個服務特別好、但是實際進行的時候,這幫人還是會大部分最終的選擇是懶得自己做飯吃。
大家心裡想自己做飯吃,但實際上會有​​N 條原因不去做 (比如買菜麻煩、比如懶得洗碗、比如今天上班太累、比如臨時有聚會、比如今天下班太晚),而我們只解決了一個買菜麻煩的問題。
So,我們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完他們要自己做飯吃這個事情上的所有環節,只解決了其中一個環節,那基本上就等於沒解決這個問題。

        創業的成功來自銳利的嗅覺,敏銳地在對的時間與地點找到對的夥伴,最終還需要一個好的市場。在這篇充滿反思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小農女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市場,這些潛在客戶有一堆理由不想做飯,偏偏小農女卻只看到眾多環節的一環,從中切入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頂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要知道什麼事讓人最痛,光從表面上是無法看出的,這就形成所謂的「偽需求」,看起來好像很有機會,不過真要人掏錢出來買的時候,潛在顧客就逃之夭夭了,更別提顧客下單頻率的差別。

        我覺得做「產品/服務」與「媒體」這兩塊有很大的差異,比如說我數次看到電梯裡的人拿著手機瀏覽 Line 的團購群組,以這個例子來說,做一個行動的團購平台讓客人下單買東西吃跟把食材切好送到手中讓客人帶回家煮,拿一個解決的痛比較多?顯然是團購平台,滿足客戶最直接的需求。不過也不能因為這樣就盲目地認為創業非得做媒體不可,媒體業重視關係,競爭多,最後也可能成為競爭資本的遊戲。

        談回到「小農女」的創業經驗,反思那些失敗原因的總結:

Luxgen M7 Turbo 開箱入手體驗



缺點
  1. 飲料杯架在排擋桿下方,拿起來容易卡到
  2. 高速公路上定速巡航,有時會有頓挫感,不知道是否因為渦輪作動的關係
  3. Think+ 沒有預設的衛星導航與測速照相偵測
  4. 加速聲音明顯(我老婆做第二排也會有感覺)
  5. 後座的電視螢幕打開時,會遮蔽後方來車狀況
  6. 方向盤的 CH +/- 無法切換手機藍牙音樂
  7. 後車廂門,只能從後面打開,沒有開後車廂的按鍵設計,也別提自動開車門的設計了
  8. 油耗表現差
  9. 高科技陷阱多,行駛過程中已經出現過幾次科技輔助設備異常警告
  10. 駕駛座比較後座熱
優點
  1. 停車輔助系統很便利
  2. 價格漂亮,同等級的舒適度與科技感可能要多個幾十萬買其他廠牌的
  3. 空間表現棒,第二排座椅可移動,第三排座椅可以做得很寬敞
  4. 駕駛座有電動八向調整座椅
  5. 駕駛座視野很棒,不過 A 柱還是很擾人

        看起來好像優點多於缺點,不過很多時候在文字上的描述很難表現出好的一面,只能從量化的比較看出優劣,就如同廣告詞中的「愛的最大分母」,開這台車出去玩的時候,不要想那些缺點,就想家人的笑容就好。

更新
        今年(2015)四月進場做5000定保後出現前座冷氣無風吹出,後座冷氣忽大忽小,回廠檢查(原廠回報更新系統韌體)後,反而出現前方移動物偵測警示音沒有聲音,不得不說原廠系統維修的能力令人搖頭。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