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該使用「賺錢」來當作投資標準



        投資贏家的特色是擁有自己的投資標準,也許是仿效巴菲特的觀念,又或許是選擇一些數據指標來作為進場的依據,但最終我們的目的都是希望賺錢,那為什麼我否定以「是否賺錢」來當作投資標準呢?

        索羅斯、巴菲特這兩位大師都曾公開說過自己有無數的投資失敗經驗,但他們的失敗與賠錢卻是兩件事情,也許他們會看錯認賠而出清手上部位,但最終還是有賺的。可能這在很多人的想法裡會解釋為「有賺就好」,這也正凸顯了許多人只以是否賺錢的結果來當作投資標準,僥倖的心態會阻礙測試事先建立的投資標準,無法加以改善。

        倘若以賺錢來當作投資標準的話,那麼我們在建立部位後會因為是否產生利潤而影響投資判斷,最容易產生的結果就是「害怕帳面上的利潤減少而急於出清」以及「不願實現帳面上的損失而抱緊虧損部位」,而這樣的後果徹底的打擊了投資人的信心,也延遲了建立投資標準的行動。

        最後,投資標準指的是一種過濾的程序,不是結果。實務上,好的結果可能是建立投資標準的參考,但仍要重申背離投資標準卻賺錢的投資則不屬於好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烏俄衝突下受影響的產業

烏克蘭方面 根據OEC World,2019年烏克蘭的GDP排名為全球第55名,路透社資料顯示烏克蘭出口葵花子油為全球第一、大麥全球第二、芥花籽油與小麥為全球第三、玉米為全球第四,可見農業是烏克蘭的主要經濟支柱,而烏克蘭最大的出口對象竟然是俄羅斯,緊接著是中國、德國、波蘭與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