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制度才是根本
這幾天開始有人探討鄭捷的父母造成他偏差的人格,我則看到整個國家制度都是孕育出這系統的搖籃。台灣人工時長、薪水低,雖然已經不是新聞,但是過去社會上的普遍風氣都是父母努力賺錢,犧牲陪伴家庭的時間換來自認豐厚的報酬。在我這代(30歲),過去的國家
經濟方針是外匯至上,正逢美國、日本的經濟戰略佈局,台灣成為自由經濟的一環,專門為歐美日經濟體代工,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台灣的家庭被賦予一種拼命工作,賺取外匯,當時錢好賺,會讓人看不出這正是在喝毒糖水的過程,以至於埋下台灣人只要認真工作,有錢賺就好的想法,甚至以為努力正是台灣人的基因!
如果說鄭捷的父母重視他的事業甚於小孩,其實是有跡可循的。一個小孩平時的交友狀況、打發時間的娛樂,不可能看不出來,倘若鄭捷家境真如媒體報導如此富有的話,那麼身為父母的大家更應該反思,再努力賺錢,小孩會在乎嗎?成就又等於家庭的成就嗎?!
別再找替死鬼了
當大家開始肉搜鄭捷家庭背景、學校,鄭捷的父母的個性如何,以至於讓鄭捷犯下這起隨機殺人的事件。這段日子出現了許多替死鬼,才短短幾天,媒體就假設以下可能是刑塑鄭捷人格的原因:- 愛玩暴力電玩
- 沒什麼朋友
- 外傳「曾」殺烏龜把屍體放在別班
電視節目總把以上結論稱之為因,以至於讓人以為找到解答,然後一切責任推出去就當做結束!倒果為因可能一直是社會敗壞的原因所在,這樣子的結論推斷會讓民眾省略思考以下問題:
- 什麼樣的人會去玩暴力電玩?
- 如何能取代殺人電玩,成為舒壓窗口?例如同儕關心、父母關心。
- 父母究竟知不知道小孩的交友狀況?有成為其心靈依靠嗎?
媒體只在乎曝光,如此才有收益
台灣的媒體之爛,總是會特別強調血腥、犯案動機、加害人沒有悔意,好讓民眾更憎恨犯案者,還有媒體意圖模仿現場以為創造一種貼近真實的報導。再者,更有靈異傳說之類的新聞傳開。在台灣,藉由新聞了解真相是不是一種緣木求魚的表現?!一年前搬新家時候,我就不打算買電視了,如今這是正確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